桌面虚拟化中RDS、VDI、IDV、VOI主流的云桌面技术比较
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要搞清楚所有种类的云桌面,确实有点难度。况且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商家做的软文,这时如果肚子里没点墨水,真的很容易被人忽悠。今天小微从方案原理、优缺点和市场趋势跟大家梳理一下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云桌面”,包括RDS, VDI, IDV和VOI。
提起云桌面,人们的反应都是听起来很高大上云端计算、云端存储、云端运维,但是用户体验很不友好!应用卡、刷屏、在线视频不流畅、偏头疼也是它造成的!的确,市场上不少的云桌面使用体验不佳这一方面是商家夸大了宣传效果导致的 。
首先,咱们先复习一下云桌面的概念。云桌面是指使用云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运行远端服务器桌面的计算机解决方案。与传统PC不同的是,云桌面的所有数据计算和存储集中在远端服务器,云终端仅仅显示桌面图像,和负责键盘、鼠标等外设输入输出操作。
云桌面的特点:服务器-集中运行,集中管理;云终端-不运行软件,不储存数据。而没有按场景来选择云桌面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云桌面可不是药神不能包治百病,不同的技术各有优缺点,用对了省钱又省心,云桌面明明可以超赞的!
下面,就来看看几种主流的云桌面。
1、RDS(Remote Desktop Services,远程桌面服务),俗称共享云桌面
其原理是基于多用户操作系统。首先把N个人的食材分量放到大锅里煮(根据用户数量配置服务器,然后在已安装了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安装共享云桌面的管理软件,再批量创建用户),汤煮好了后分汤(通过云桌面传输协议分发到各个客户端上),每个去食堂的小伙伴(登录用户)都可以分享这锅汤(共享一套系统和软件),一人一份不落空。(独立操作,互不影响),如vCloudPoint共享云桌面。
(RDS共享云桌面架构)
小伙伴们自己不用做汤(客户端本地不运行软件,也不存储数据),全部由食堂大锅搞定(服务器集中运行,集中管理)。
适合人群:学生、上班族
结论:RDS属于云桌面
2、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ucture,虚拟桌面架构),俗称虚拟云桌面
VDI的核心是云桌面的计算存储网络在服务器端完成,通过专有协议连接云桌面。
/uploads/image/20200728/1595924374563922.png
VDI就像江西瓦罐煨汤,首先在大瓦缸(服务器)里面放入铁架(安装Hypervisor),然后放上N个小瓦罐(虚拟成N个不同的虚拟机),然后加入不同口味的汤料进行高温煨熟(安装不同需求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到自己喜欢的口味的汤。
/uploads/image/20200728/1595924391289298.jpg
基于其架构特性,VDI的计算和存储,自然都集中在了服务器端,优点:
很灵活:可按需给每个终端分配cpu、硬盘、内存;
很安全:数据安全性可达9个9;
很便捷:支持多终端访问,PC、手机、平板、瘦客户机,只要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云上办公;
VDI也有如下缺点:
断网不可用(没有网络,感觉人生不完整)、性能与PC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当虚拟系统数量过多,服务器可分摊的计算能力就有限);而在外设兼容方面,略差于PC,可兼容市场上95%的外设;在3D应用和高清视频方面,需要GPU显卡支持,可完成简单的3D渲染。
小结:客户端不运行软件,也不存储数据,所有工作集中(服务器集中运行,集中管理)。
VDI适用场景:比较讲究的大企业,可移动的简单办公应用、数据安全要求较高的开发或设计等场景。
结论:VDI属于云桌面
3、IDV(Intelligent Desktop Virtualization,智能桌面虚拟化)
这个是CPU大佬Intel为了挽救PC机市场提出的“云桌面”,也就是说用回原来的PC也可以改造成“云桌面”。IDV的核心是服务器端集中管理,虚拟系统在终端本地运行。
/uploads/image/20200728/1595924412468648.png
IDV就像花式炖汤,村口的炖汤店已经提前做好各种口味的汤了(在服务器上虚拟出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小伙伴们可以直接把自己喜欢的汤带回家重新加热食用(在客户端安装Hypervisor,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把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加载到客户端本地使用)。最后,IDV还要利用镜像技术把各个客户端数据同步到服务器上。
每个人都要把汤带回家,然后动手热汤(客户端安装Hypervisor,把虚拟机加载到本地运行。客户端本地可以运行软件和存储数据)。服务器除了管理客户端,还起着数据集中的作用。
IDV的数据存储集中在后端,镜像存储在本地,因此离线是可用的。但是安全性会略低于VDI,IDV的计算分布在客户端,因此就可以利用本地PC的性能,自然整体性能会优于VDI。但仍逊于PC(基于虚拟化层,导致性能损耗),同时,外设兼容性表现优秀,胜于VDI。而在3D应用方面,IDV同时受本地PC显卡配置和显卡传透技术影响性能略低于物理PC,但可满足普通办公需求。此外,不支持按需分配、不支持多终端接入。
小结:IDV适用场景:7代以上cpu运行windows或者linux,硬件配置较为统一的,网络较差的场景。
结论:VOI不属于云桌面
4、VOI(Virtual OS Infrastructure,虚拟系统架构)
首先由一名客户端代表把汤的基本配料(服务端的系统)加载到客户端本地上,然后安装软件,接着上传至服务端作为模板汤。服务端再把模板汤通过镜像技术下发到各客户端上,加水炖煮即可享用(客户端本地运行软件和存储数据)。这个有点像咱们在某猫超市买胡萝卜银耳排骨汤食材套餐,食材份量都已经配好了,回家直接加水煮就行咯。
VOI也是要自己动手煮汤的(客户端运行软件和存储数据)。我们可以把VOI理解为升级版的无盘工作站。只不过,VOI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多了虚拟磁盘(Virtual disk)来存储数据。
VOI的核心是PXE无盘+缓存技术,在架构上类似IDV,但是没有虚拟化层。
VOI架构带来的最大优势是:规避了虚拟化层的开销,因此,性能零损耗,等同于PC!外设兼容性超好,等同于PC!并且,基于类似IDV的架构模式,可完全支持PC性能利旧,是不是很完美?完美,向来不存在的,VOI不支持多终端接入(主要支持PC),相对来说依赖网络(终端需要从PXE网卡启动)。此外,硬件配置种类多、系统兼容性不好管理维护自然也不方便(基本上,一种配置一个镜像)。
小结:VOI适用场景:局域网,对计算性能要求较高,且有PC利旧需求有3D渲染需求的住家男女的场景
结论:VOI不属于云桌面
-------------------------------------------------------------------------------------------------
小结:
判断是否属于“云桌面”,我们只需看当前客户端桌面运行的系统是否在服务端。
由于RDS和VDI都是服务器集中式计算(Centralized computing),所有桌面运行系统集中于服务器,都属于云桌面;
而IDV和VOI都是客户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各桌面运行系统分布在各客户端,都不属于云桌面。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把各种方案的优缺点: